10.13441/j.cnki.cykx.2017.06.007
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柞蚕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柞蚕新品种选育过程的优良亲本选配及性状改良.在对辽宁蚕区保存的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的7项数量性状连续5年进行统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遗传多样性.除实用孵化率和克卵粒数2项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5项性状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1.29%、13.87%和11.86%,并且各项性状的分布频率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除实用孵化率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克卵粒数、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这些性状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最短距离法对距阵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39份柞蚕品种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4个从国外引进的改良品种聚为一大类群,印证了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关.上述结果显示供试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7项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等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应用于品种改良;而实用孵化率的遗传潜力小,育种过程不易进行性状改良.
柞蚕品种资源、二化性、数量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
43
S885.1;Q348(蚕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
2018-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3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