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诱导Ca–P涂层耐蚀性能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3.04.018

镁合金表面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诱导Ca–P涂层耐蚀性能比较

引用
目的 细化Ca–P涂层晶粒,提高其致密性、耐蚀性,得到氨基酸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的作用及生物矿化机制.方法 选取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通过60℃水浴,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无氨基酸和3种氨基酸Ca–P涂层,即丙氨酸Ca–P涂层(Ca–PAla)、谷氨酸Ca–P涂层(Ca–PGlu)、天冬氨酸Ca–P涂层(Ca–PAsp).采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电化学极化、交流阻抗(EIS)及析氢实验探究涂层在Hank's人体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 Ca–P、Ca–PAla、Ca–PGlu、Ca–PAsp涂层的厚度分别为(8.46±0.43)、(14.39±0.96)、(8.48±0.16)、(10.07±0.94)μm.涂层的主要组成物相为透钙磷灰石(CaHPO4·2H2O,DCPD)、羟基磷灰石(HA)、缺钙羟基磷灰石(CDHA).电化学和析氢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提高了镁合金Ca–P涂层的耐蚀性.根据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的大小,样品可按以下顺序排列,镁合金AZ31(1.47×10–4 A/cm2)>Ca–P(4.03×10–6 A/cm2)>Ca–PGlu(2.71×10–6 A/cm2)>Ca–PASP(8.10×10–7 A/cm2)>Ca–PAla(3.70×10–7 A/cm2).结论 在3种氨基酸中,丙氨酸促进成核过程最明显、涂层最厚,且耐蚀性最好.最后,讨论了镁合金表面氨基酸等电点对生物矿化成膜厚度、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

镁合金、涂层、氨基酸、耐蚀性能、生物材料、降解、生物矿化

52

TG174(金属学与热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1191

2023-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10-22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表面技术

1001-3660

50-1083/TG

52

2023,5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