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继电器触点表面形貌及失效机理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8.08.032

铁路继电器触点表面形貌及失效机理分析

引用
目的 深入研究铁路继电器触点的失效机理.方法 在直流条件下进行铁路继电器电寿命试验,自动识别静触点表面与动触点的接触区域.利用三维形貌扫描仪和扫描电镜扫描触点,选定平面基准面,计算触点表面粗糙度参数,分析触点表面形貌变化.对触点烧蚀后的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研究触点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失效机理.结果 Sa/Sq的值小于0.8表示随机性较强的表面,Sa/Sq(静)=0.246<Sa/Sq(动)=0.291,即继电器触点在额定运行后,表面凹凸形貌均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静触点表面的随机性明显强于动触点.分析继电器动、静触点起伏变化(Sp+Sv),静触点为109.786,远大于动触点26.08,表明静触点的起伏变化明显,幅度较大,动触点幅度变化较小,相对平坦.继电器表面基本以Ag和Cd元素为主,Cd含量变化平稳,在明显裂缝处含量极低.相对于动触点,静触点表面凹坑和龟裂状裂纹清晰可见,腐蚀严重.裂缝凹坑区域和凹坑边缘区域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2:1,磨损颗粒区域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0.5:1.相对平坦区域腐蚀程度很浅,Ag和Cd的原子百分比约为5:1.触点阴极,即静触点表面,存在反应Cd+2OH-→Cd(OH)2+2e,部分Ag被磨损,附着在动触点凸起表面.另一部分Ag进行反应Ag++Cl-→AgCl,绝大多数Ag进行了Ag+O→Ag2O反应.结论 归纳出了表面形貌和失效之间的联系,动触点表面有微小颗粒沉积,表面高度变化区域性明显.静触点表面凹凸裂痕分界清晰,表面高度变化呈现横向规律性.触点在裂缝凹坑和凹坑边缘区域元素腐蚀情况相当,磨损颗粒区域存在一部分材料从阴极转移到阳极,相对平坦区域存在一部分材料从阳极转移到阴极.

铁路继电器、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粗糙度参数、失效机理分析、材料转移

47

TG172;U224.4(金属学与热处理)

201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36-2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表面技术

1001-3660

50-1083/TG

47

2018,47(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