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25/j.1674-1307.2018.07.024
“脏腑风湿”与“中焦胃系”关系探讨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伏邪”和“痹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寒湿性”疾病众多的时代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新型学说,即风寒湿邪或通过体表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最终盘踞脏腑,与气血相搏,形成伏邪.当机体再次感受寒湿或其他外邪时,伏邪引动,造成病情的加重或反复.而食寒饮冷这一寒湿直中途径,中焦-脾胃系脏腑首当其冲,风寒湿邪堆积中焦,气滞血瘀,痰浊内生,郁热亦起,进而形成“寒湿痰瘀热”互结的复杂内环境.以上种种邪气伏于胃肠道黏膜,最终造成脾胃系“风湿病”的发生.而对于脾胃系“风湿病”的治疗,仝小林教授常在自创“中气流转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选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桂枝茯苓丸、黄芪建中汤、甘姜苓术汤等方药,以运转中气,适时透邪.另外,脾胃为轴,四维为轮,聚于脾胃的风寒湿邪亦可流转他脏,或泛溢肌表,造成这些部位风湿病的发生或反复,所谓“中央健则四旁通”.故而对于其他部位风湿病的治疗亦不能忘记调理脾胃,运转中气.反之,在治疗脾胃系“风湿病”的同时,对其他部位的风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脏腑风湿、脾胃系、寒湿、调理脾胃
37
R285.6;R711.51;R593.21
2019-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7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