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167X.2016.04.034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联合锁孔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手术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进行分析,其中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手术9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的手术12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8例(85.7%,18/21),次(近)切除(SimpsonⅢ级)3例(14.3%,3/21),术后三维 CT 显露锁孔骨瓣复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新增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23.8%),其中短暂性滑车神经3例、外展神经1例、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的1例,同时伴有听力障碍加重。术后3个月随访时,11例 KPS 同术前,7例术后改善,3例加重。KPS平均评分77.14±23.1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者19例(KPS≥70),恢复一般2例(KPS <70)。术后随访3~2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是简便、安全、微创、理想的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和术后疗效。
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颞下锁孔入路、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48
R739.45(肿瘤学)
2016-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3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