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优势草本生态位及种间关系
[目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是研究群落结构的主要方法,为研究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期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文以恢复13年(S1)、7年(S2)、6年(S3)和1年(S4)的4个火烧迹地草本植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不同恢复阶段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特征,计测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同时通过总体相关性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研究其种间关系,并划分生态种组.[结果]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在各个恢复期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总体相关性检验表明,S1为显著正关联,S2和S4为显著负关联,S3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表明,S1、S2、S3和S4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2.33、0.69、0.84和0.63.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表明,S1的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而S2、S3和S4的正关联种对数小于负关联种对数.生态种组划分表明S1、S2、S3的优势种基本可以划分为以大披针薹草+小红菊、白莲蒿以及其他优势种为代表的3个生态种组,S4的10个优势种所划分的3个生态种组则主要以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为代表.[结论]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研究表明,太行山南段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在恢复13年时稳定性最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火烧迹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共存、分布等相关机制,同时可为火烧迹地规划管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
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Spearman检验、生态种组
43
S718.5;S762.8(林业基础科学)
山西省133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FSKSC;长治学院校级项目
2021-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