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AR指数评估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效果
Richmond等[1]于1992年提出PAR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指数,它是用于治疗结果评价标准化、一致化而设计的指数,记录了错畸形的所有特征,用于客观评价错畸形严重程度和正畸治疗成功程度。错畸形患者治疗后PAR分值的高低可以从牙颌方面反映治疗效果,分值越低表明治疗后越接近正常的牙颌关系。在PAR指数的临床应用中,主要以治疗前后PAR分值的减少量作为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PAR分值的减少量越多,治疗效果越好。治疗前后PAR分值差异(简称总分差)和PAR分值减少百分率可反映治疗成功的程度,数值越高,矫治效果越好,改善程度越大。由于正畸临床上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有一定的矫治难度,本研究将PAR指数用于正畸研究生对此类病例治疗效果的评估,为正畸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临床治疗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
临床应用、指数、量的评估、正畸治疗、正畸临床、治疗效果、错畸形、教学质量、程度、结果评价、矫治效果、减少量、第一前磨牙、牙颌、临床治疗、畸形矫治、患者治疗、病例、标准化、百分率
R78;B84
2015-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