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课程育德功能实现的两大命题
毫无疑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落实课程的育德功能。但是要确保课程育德功能的实现,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以下结合朝阳区的实践我谈两点一孔之见。<br> 关注德育课程形态,全面实现课程育德功能<br> 我个人一直将德育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三种形态。<br> 所谓直接德育,指的是德育意图明显、师生双方都知道存在所谓“德育”的课程形态。所谓间接德育,则是指直接目标是其他教学,但是仍然间接达成德育目标的课程形式。如一节物理课,如果物理学家的故事讲完,教师号召学生学习这个物理学家的优良品德,虽是物理课,但仍然是直接德育(和思品课教学没有两样)。若这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只是演绎了某个科学命题的解决,则是纯粹的物理课。而纯粹的物理课,仍然会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唯物主义世界观等--这些间接完成德育任务的课程形态就是所谓间接德育。而所谓“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指的是物理学家故事的讲法、物理命题的演绎方式等可能对学生人格产生的影响,如物理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方式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等。
课程形态、功能实现、直接德育、物理学家、物理课、育德功能、间接德育、学生人格、课程意义、教学、故事、组织形式、优良品德、隐性、演绎、学生学习、物理命题、唯物主义、人的根本、培育学生
G42;G63
2014-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