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DI的粮食生产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为了揭示河南省省级、地级市和县域尺度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贡献,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开展1980-2010年间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在省域尺度上,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5437.1万t,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分别为-175.4万、1165.7万、-573.4万和2871.6万t;2)从地级市看,粮食单产效应和复种指数效应全部为正值,耕地面积效应和粮作比例效应基本为负值,地级市间各分解因素效应的差异显著;3)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4个因素贡献的县域差异显著,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促使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的显著增加.防止耕地快速“非农化”与非粮化以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同时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优化策略,是提升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LMDI模型、河南省
50
F301(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73,41130748;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DP173163-2012
2017-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8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