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论疏"与中古佛教解经文献类型
南北朝、隋、初唐佛教解经文献名称复杂,常被统称为"义疏",其实可被分为"义""论""疏"三种基本类型.它们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体,同时融入印度佛教的论义传统,体现了当时佛教讲经活动.第一类解经文献常以"义""义章""玄论"等为题,属于佛学通论,是给讲经提供佛学背景;第二类解经文献常以"玄义""玄论""义疏"等为题,属于佛典总论,可以作为讲经的开题;第三类解经文献常以"义疏""文句""集解"等为题,属于佛典释文,是讲经的经文解释.第一类、第二类更接近印度文体,问答抉择、总说别解较多,可被概括为"论义体".第三类较接近中国文体,论议和训诂并重,沿用旧称"义疏体".人唐以后,三类解经文献逐渐合称"章疏"."论义体"的淡出,意味着中国佛教的经典观发生了转变,其重心从印度佛典转向中国宗派典籍.
义、论、疏、解经文献、佛教解经学
59
B942(佛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DA231
2022-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