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的精神与诗情画意
“逸品”之说滥觞于唐宋时期而成熟于元代,多流行于体现释道隐逸精神的书画创作领域.如果说隐逸在宋代文人墨戏中还只是一种心隐的表达,那么元代文艺创作的隐逸主题则遍及诗、书、画各个领域,对于慕清高、讲气节、有傲骨的儒家隐逸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已是三代隐居耕读的倪瓒,明确了逸品“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精神旨趣,以诗书画抒写胸中逸气,表现清雅之美,在“游于艺”时多佛老超然物外的自然平淡风格,涉及人格和是非问题则坚持以性情之正为本.他于淡泊、萧散和苍凉的诗情画意中安顿身心,以清逸、简逸和高逸的气韵将逸品艺术推向成熟的极致.其不同凡俗的狷者精神和韵致超绝的清美,如高天流云,似残雪在地,对明清两代的文人画创作和理论批评影响极大.
逸品、精神、儒道释、倪瓒、诗书画
53
J120.9(中国艺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AZw010
2017-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