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野生酸枣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9份野生酸枣(Ziziphus 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种质资源(N1~N9)为试材,与同时期市售的山西、陕西、新疆的酸枣及河北省沧州市的金丝小枣对比,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筛选出优质鲜食酸枣种质资源,研究了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酸枣对其13个果实表型性状及4种营养物质含量,以期为内蒙古地区酸枣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酸枣的单果质量与果实横径和果核横径成正比;鲜食可食率最高的是N6(68.55%)大于陕西(45.30%)的酸枣,却小于山西(77.35%)、新疆(82.33%)和金丝小枣(93.57%);N1、N3、N4、N6的果实风味性状相比对照更稳定;果实风味酸甜的为N6和N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为N4(2.13 mg·g-1 FW)、N7(2.19 mg·g-1 FW),均大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为N1(208 mg·g-1 FW),其值低于对照;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为N7(726 mg·(100g)-1 FW),其中7个种质资源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为N6(6.67%),其值高于对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发现N7适宜作为优质鲜食型酸枣育种的重要材料而被开发利用.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性状、果实营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
S665.1(果树园艺)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应用研发资助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资助项目
2023-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