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对面源污染物的消减效果研究
用氨氮浓度2.0 mg/L和总磷浓度1.2 mg/L的污染水,在坡度20°的条件下,对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进行模拟壤中流试验,分别在6处渗透距离取水样测定氨氮、总磷含量.结果表明:污染水渗透到1.5 m处,6种植被类型土壤水样的氨氮含量均小于l.0 mg/L,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除CL(农田)类型外,其它各植被类型土壤水样的总磷含量均小于0.4 mg/L,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渗透到3m处,水样中氨氮含量均小于0.5 mg/L,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除CL类型外,其它各植被类型土壤水样的总磷含量均小于0.2 mg/L,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其中对氨氮、总磷消减效果均较好的植被类型为CF(针阔混交林)、GF(珍珠梅灌木林),消减率均超过97%.污染水经过CF、GF植被类型土壤的6处渗透距离,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GL(野生草地)、LA(落叶松人工林)、CL、SH(阔叶杂木林)植被类型差异极显著;LA、GF植被类型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CL类型差异显著,GL、CF、SH类型差异极显著.各渗透距离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样氨氮、总磷含量均差异极显著.
河岸带、面源污染、河岸带植被
S682.32(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资助项目008ZX07208-007-1
2012-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