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4509
H7N4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及感染致病特征研究
2018年,我国江苏省首次报告人感染H7N4禽流感病毒事件,提示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种传播和人畜共患的风险.为评估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和适应哺乳动物的能力,预警未来禽流感病毒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风险,提供疫苗及药物研发和评价的工具,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 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并初步研究了病毒的感染致病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小鼠和连续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野生型病毒感染小鼠后(MA1),病毒可在肺脏中复制,但小鼠体重轻微且短暂性下降;自病毒在小鼠体内传至第2代(MA2)起,感染小鼠开始全部死亡且小鼠死亡时间逐渐缩短.MA2代感染小鼠7d内全部死亡,MA5代感染小鼠4 d内全部死亡.对每代次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发现,随着感染代次的增加,病毒多个基因呈现出动态适应性突变,其中PB2-E627K和PA-T97I等突变很可能导致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增强.研究结果提示: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的能力和潜在风险,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禽流感病毒、H7N4、小鼠感染模型、突变
40
R373.1(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24-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4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