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913

2018-2019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引用
阐明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对2018-2019年中国流腮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2018-2019年中国流腮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5/10万和21.48/10万,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流腮的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0%和82.56%.流腮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均有流腮病例报告,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2018-2019年共获得160条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SH基因序列,其中150条(93.75%)序列鉴定为F基因型MuV,在我国11个省份检测到;10条(6.25%)序列为G基因型MuV,2019年在广东、湖北和新疆3个省份检测到.和我国既往流行MuV代表株相比,2018-2019年流行的F基因型MuV代表株序列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相对集中.现阶段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仍呈现病毒自然流行模式;F基因型作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流行,但毒株的遗传多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和我国实施1剂次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有关.G基因型MuV主要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我国腮腺炎易感人群.同时持续性开展MuV流行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为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传播途径和评估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奠定重要的基础.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流行特征、基因特征

37

R373.1(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56-36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病毒学报

1000-8721

11-1865/R

37

2021,37(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