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8721.2004.04.007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引用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病毒主要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等.DEV的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四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核衣壳可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病毒核酸颗粒、微管和中空短管以及胞浆内膜包裹的电子致密小体、双层管等病毒相关结构.超微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细胞肿胀甚至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的细胞器甚至完全崩解,染色质或固缩或溶解.凋亡细胞则染色质聚集,胞浆凝聚深染,细胞膜上有大量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坏死与凋亡往往同时存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脾、胸腺、法氏囊以及小肠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人工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病毒形态发生

20

S858.31;S852.659.1(动物医学(兽医学))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3ZQ026-028;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8

2005-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26-3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病毒学报

1000-8721

11-1865/R

20

2004,2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