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20
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动员方案以及年龄、化疗疗程、疾病缓解状态等因素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病人病历资料.分别行直接G-CSF动员方案(G-CSF组)及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VP-16组)、CTX+G-CSF动员方案(CTX组),对比不同动员方案中采集细胞数量、血液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分析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化疗疗程、治疗至动员时间等因素分析对干细胞采集影响.结果:31人共采集59次,获得单个核细胞(5.7±1.6)×108/kg,CD34+细胞(2.1±0.7)×106/kg.G-CSF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4 d,但CD34+细胞产量低于其他2组(P<0.05),VP-16组与CTX组采集CD34+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16组与CTX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均为12 d.CTX组采集时血小板水平低于VP-16组(P<0.05).VP-16组出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热(>38℃)5例,CTX组出现3例.采集的CD34+细胞数男性病人高于女性,≤55岁病人高于>55岁,≤8个化疗疗程病人高于>8个化疗疗程病人,优于部分缓解病人高于部分缓解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可以动员出更多CD34+细胞数,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采集时血小板水平更高,采集安全性更有保障.男性、年龄≤55岁、化疗疗程≤8个疗程时采集成功率更高.
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45
R552(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安徽医科大学校基金资助2017xjk052
2020-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