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82/j.cnki.j.anu.2021.04.015
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校与私塾的博弈(1912-1937)——以安徽为中心的考察
1912至1937年,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并存于乡村社会且相互博弈.一方面,乡村小学校强势进场,政府通过制定奖进、改良、改造乃至直接取缔的政策,压缩私塾在乡村社会的生存空间,乡村私塾遭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乡村小学校办理成效不彰,出现乡村学龄儿童进入小学校就学的占比较低,师生人数普遍过少,常有学生缺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乡村小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乡村私塾反获乡民优选.乡村小学校与乡村私塾分别作为新式教育和旧式教育的代表,交织与博弈于乡村地区,反映出这一时期乡村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与复杂.
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校;乡村私塾;博弈
49
G40-09(教育学)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20D118
2021-09-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