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10/j.cnki.1672-352x.20191013.017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研究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7年2月、4月、8月和11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调查采样.新洲水域共采集鉴定浮游动物32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9属12种,轮虫9属13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5属9种;优势种共11种,其中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4个季度共有优势种,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forbest)为夏季特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53 ind.·L-1和0.15 mg·L-1,群落结构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现存量季节差异明显,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最低.同时,浮游动物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干流和南汊水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北汉最少,密度和生物量则表现为干流和北汊水域高于南汊,中汊水域最低.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总氮、高锰酸钾盐指数、温度和浊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其余3个季节差异显著,且与温度和浊度呈正相关,与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等呈负相关.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新洲水域
46
S917.4(水产基础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JBFR05;农业财政专项“长江下游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CJDC-2017-22;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水生生物与渔业环境监测重点站下游站监测项目JJ[2017]-010
2019-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2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