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616x.2021.01.005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SPF级刚断乳21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3个2,4-D染毒组(18.125、36.250、72.500 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溶剂),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和体质量变化.染毒结束后,取肝脏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肝脏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细胞色素C浓度、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下降(P<0.05),肝脏湿质量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部分肝组织出现胆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72.500 mg/kg 2,4-D染毒组肝匀浆中GSH活性降低(P<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T-SOD活性降低(P<0.05),肝匀浆MDA浓度升高(P<0.05);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P<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较对照组均增加(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引起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等来引发肝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2、4-二氯苯氧乙酸、肝毒性、细胞凋亡、氧化损伤
33
R994.6(毒物学(毒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BAK02A00
2021-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