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616x.2015.03.010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目的:研究电子行业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DNA损伤情况,为确定健康危害预防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珠三角某电子厂在职工人563名作为职业接触组,其中铅暴露组( n=167),异丙醇组( n=287),噪声组( n=39),铅+高温组( n=34),异丙醇+高温组(n=36);选取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对照组( n=90)。采集人体微量外周血进行彗星试验,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彗星图片,并通过CASP彗星分析软件对彗星图片进行分析。结果:铅+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醇+高温组工人外周血的核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尾DNA含量、尾长、彗星全长、尾惯量和尾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所选取的电子行业各工种工人均有明显的DNA损伤情况,尤以异丙醇+高温组工种最为严重,其次是铅+高温组工种,应引起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和厂方的特别关注。
彗星试验、血液、职业人群、DNA损伤
R135(劳动卫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097,81472998;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18801031
2015-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7-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