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616X.2001.04.068
68. 烷基酚类化合物诱发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烷基酚类化合物,被广泛地用作塑料增塑剂、工业用洗涤剂、农药乳化剂、纺织行业的整理剂等。不但污染广泛,而且已经发现该类化合物亦可促乳房癌细胞活性化与增殖,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为了探讨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诱变活性,本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原代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MSO阴性对照组仅有5%的细胞出现DNA迁移,且迁移距离很小,损伤程度为5(专用单位);而MMC的阳性对照组表现出99.5%的细胞拖尾率,并且细胞严重损伤,其损伤程度为248.00(专用单位),这证明了本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还表明,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小鼠睾丸细胞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揭示烷基酚类化合物对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各浓度在染毒1.5 h后,所有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说明DNA损伤系受试物遗传毒性所致,而非细胞毒性。本实验按毒性试验结果,将9种化合物分为两类不同剂量组型(A组型及B组型),在A组型(1 mg/L、5 mg/L, 20 mg/L)中,拖尾率最高的是色醇,依次是4-乙基酚、邻甲酚、苯酚;在B组型(0.25 mg/L、0.5 mg/L、1 mg/L)中,拖尾率最高的是五氯酚,依次是4-辛基酚、4-壬基酚、2,3,4-三氯酚、2,4-二氯酚。实验结果亦表明,DNA的损伤程度与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苯酚环中增加其他基团,可使致突变活性增强,并且随着苯酚环中氯原子数的增加,致突变活性也增强;随着苯酚对位碳原子数增多,其致突变活性也增高等。研究化学物对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可揭示其对后代潜在的遗传学危害,故检测生殖细胞DNA的损伤,对于研究生殖功能的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烷基酚类化合物、小鼠睾丸细胞、损伤程度、致突变活性、实验、对照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损伤作用、生殖细胞、苯酚、内分泌干扰物、非细胞毒性、显著性差异、细胞存活率、塑料增塑剂、农药乳化剂、量效应关系、增强、诱变活性、遗传损伤
13
X172(环境生物学)
2004-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50-251